老龄服务产业备受关注、潜力巨大,但仍需攻破一些“堵点”“痛点”,才能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。
老龄服务产业内部结构亟须优化
老龄服务产业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,已经形成了以医疗健康、康复护理、文化旅游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,但从产业良性健康发展来看,老龄服务产业的内部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与优化。
地区差异、地区特色明显不足。老年人的需求有共性,也有不同。目前,许多地区老龄服务产业布局模式相似,或者照搬其他地方已有模式,本土化发展不足。
满足大部分老年人的中端服务市场仍显薄弱。市场供给集中在满足中高端老年群体的需求上,大部分中低收入老年人的刚性服务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,特殊老年群体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仍未受到足够关注。随着高龄老年人口的增多,失智老年人规模也将随之增大,因此失智老年人的疾病预防和康复护理将是一个需求巨大的领域,但从目前国内老龄服务产业的发展来看,这部分群体的服务需求仍然较难得到满足。
老龄文化娱乐服务产业还未得到充分开发。旅游产业是目前老龄服务产业中发展最快的部分,随着低龄老年人规模的不断增大,开发适合这部分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服务项目,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,是未来老龄服务产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。
以需求为导向的供给模式仍需加强
老龄服务产品和服务供给日益丰富,但需求不足问题突出。
从需求角度来看,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未被有效激发。虽然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,但老年人消费意愿滞后、消费能力较低。我国老年人的收入主要依赖于社会保障,有限的收入水平极大地抑制了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服务购买意愿,成为制约老龄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。
从供给角度来看,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错位。数据显示,我国有82.05%的老年人愿意居家养老,仅有4.38%的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,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缓慢,很难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。例如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上,老年人对上门看病、家政、康复护理等的需求较强,但只有部分社区提供这些服务,且价格超出老年人的实际购买能力;在机构服务需求上,我国有84.23%的老年人能够承受每月2000元的机构养老费用,但这也与市场价格相去甚远。
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需厚积薄发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。一方面,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力度不断加大。如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进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,许多养老服务品牌从传统的机构养老向居家社区养老领域积极拓展,小型化、连锁化的专业养老服务企业逐渐增多。另一方面,养老服务资源在社区居家领域的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。社区作为一个有效的服务输入与输出平台,可以融合包括医疗、护理、物联网、文娱等各种产品与服务。因此,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资源整合、平台搭建等方式进行产品与服务开发,利用社区居家平台引导、促进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。未来,依托社区居家服务平台,锁定目标群体、分析需求、开发服务,培育、引导、激发、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将成为老龄服务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。
医养结合的重点在于服务的融合
目前,在医养结合服务中有一个误区,即将医疗和养老简单地叠加,或者过于强调机构硬件的改造与重建。
要明确医养结合的真正目的在于政策衔接、制度完善与服务融合。在健康中国战略下,制定任何政策时都要有全民健康、全生命周期健康的视角,因此在养老服务政策制定时要始终有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的意识;医养结合的本质在于服务的融合,将相关资源整合、服务融合,在医中养、养中医,医院、养老机构、企业、社区等各个主体充分发挥不同作用,形成完整的医养结合服务链;要根据医养结合服务需求,完善现有政策、标准、规范,确保各类服务资源的深度融合。
(作者:王莉莉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、老龄经济与产业研究所副所长)
扫描关注
365bet提款多久到_篮球体育比分365_下载bst365民政厅